畫談

筆墨 ── 是國畫的骨架

有一個時期,國畫家一提到「筆墨」二字立刻便會受到新潮畫人的嘲笑,他們認為,「筆墨」是一種舊概念的局限,是對藝術的桎桔,甚至是對新藝術概念的扼殺。 在這個時期,台灣出現了劉國松,香港出現了呂壽琨。 畫家...

閱讀全文

算眼前此外皆閒事

兩年前,大陸機構在夏威夷同時舉辦兩個展覽,一個是明清畫展,一個是現代國畫展,兩個展覽並室舉行,相隔只一走廊。 展覽第一日,筆者往參觀,嚇一跳,入場的人竟要排隊,出一個,入一個,規定甚為嚴格。長長的隊列...

閱讀全文

筆畫 ── 國畫批評的標準

許多人對國畫的強調筆墨,認為是對畫家的局限。這種看法可能是從文人畫的觀點而來,實在是很大的誤解。 我國有文人畫,可以說是藝壇的特產,別的畫種,繪畫便是繪畫,無所謂文人不文人,而我國則有之,這是因為文人...

閱讀全文

「以書入畫」文人畫

談到筆墨,又談到文人畫,筆者好像對文人畫有貶辭,說筆墨而外,文人畫便再無別的了。 對這說法,應該稍加補充。因為文人畫雖然有他的缺點,但亦有他的優點,若不指出,便欠公平。 歷史上有名的文人畫家,首推唐代...

閱讀全文

我習國畫的過程

想談一談自己學習國畫的過程,供有意全心學畫的人參考。目前習畫的人有兩種不同毛病,一就是搞「現代」,玩「效果」,完全創新;一就是專臨老師的畫,因此變成千人一面。二者所失厥均,筆者的經驗或尚有參考價值‧ ...

閱讀全文

筆墨之外‧還有意境

晚唐令狐楚有一首詩 ── 「少小邊城慣放狂,驏騎蕃馬射黃羊。如今老立無筋力,猶倚營門數雁行。」 每讀到這首詩,竟彷彿見營門老卒的意態,有點疲慵,有點驕傲,可是內心則是一片蒼涼。數雁行時,應該同時想念到...

閱讀全文

寫畫有法非「無法」

曾經有人想隨筆者習畫,筆者令其先學素描,再學書法,如今試詳談其理。 許多人學畫,其實都受蘇東坡影響。蘇東坡有兩句詩說:「論畫以形似,見與兒童隣。」即是說,只有小孩子畫畫然後才求形似,若屬畫家,便應該超...

閱讀全文

搞出來的「現代國畫」

談到「現代國畫」,筆者便想起兩位名家,一位是呂壽琨,一位是劉國松。他們當年的成就,恐怕已經相當令人滿意,而且都靠「現代」起家。 記得有一年,政府機構舉辦一個呂壽琨先生的遺作展,筆者去參觀,然後才驚奇他...

閱讀全文

不必研究畫的真偽

凡寫過畫的人都知,同一個人,同一個題材,寫出來的畫往往水準相差很遠。心情固有影響,紙筆墨顏色是否應手,亦有很大關係。 吳昌碩、齊白石、張大千都畫過許多荷花,然而卻並不是幅幅佳作,他們寫的荷花,亦有水準...

閱讀全文

夜讀幾本畫冊

因為整理書架,便索性將一些畫冊找出來,欣賞了一晚。其實主要是看五本畫冊 ──《上海博物館藏畫》、《三高遺墨》、《黎雄才畫集》、《方人定畫集》,以及當年筆者自己編印的《趙崇正畫存》。 欣賞畫冊固然是賞心...

閱讀全文

「筆墨隨時代而變」── 初談嶺南畫派

談近代國畫歷史,無論態度如何,總不能不給「嶺南派」一席位置。省港澳是「地頭」,對嶺南派當然肯定,可是在「地頭」之外,便常有因誤解而來的批評,因此關於嶺南派的畫,實在可以一談。 「嶺南派」,狹義而言,只...

閱讀全文

寧要辮影‧不要鞭影

先前談及藝術創作與「真誠」的問題,覺得不妨從另一個角度,再談一談。 如今許多執筆評論藝術或藝術品的人,一提到「傳統」,立刻便加以嘲諷,好像「傳統」一無可取。我們不談這類評論家,只想談談尊重傳統的畫人。...

閱讀全文

論詩論畫本來同

有時論畫實在與論詩相似,所以習畫的人,最好多讀點詩詞,而且看點詩論,今日讀清人葉橫山的《原詩》,便想起這個話題。 《原詩》外篇有一大段文字,習畫的人,喜歡畫畫的人,都不可不讀 ── 「陳熟,生新,二者...

閱讀全文

以齊白石為例談造型

繪畫是造型藝術,國畫當然不例外。因此能否造型,可以說是決定藝術造詣高低的重要因素。能夠創造出藝術形象的畫家,一定有自己的藝術概念。齊白石的「紅花墨葉」,黃賓虹的「厚重華滋」,便是他們個人的概念。所以他...

閱讀全文

藝術對工具的適應

任何藝術品的特質,幾乎都可以說是由工具決定。試以毛筆為例,說明它跟書法的關係 ── 中國的毛筆發明得很早,從前傳說秦始皇的大將蒙恬創製毛筆,這傳說如今已肯定不能成立,因為在長沙出土了一座戰國時代的古墓...

閱讀全文

寫畫的生與熟 ── 筆熟而後生拙‧猶如脫繭化蝶

筆者初學寫畫,用筆每不就手,其時年紀尚幼,卻想學老辣的筆觸,純初先生便對筆者說:「生拙有生拙的味道,你將來想寫這樣生拙的筆觸,恐怕還辦不到,未必老辣就好。」 現在已事隔四十餘年,回想起來,純初先生的話...

閱讀全文

一邊喝酒‧一邊叨叨 ── 長島晚餐一席談

半年前,在一個偶然場合,認識了一位台灣籍的女畫家,由她介紹,結識了幾位「蘇豪區藝術家」── 亦即未成名的藝術家。 這次重到紐約,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,撥電話找他們試試,卻不料他們依然記得筆者,於是便約在...

閱讀全文

「六法」其實很新潮

影響中國畫壇最大的繪畫理論,應推南齊謝赫的《古畫品錄序》。在「序」中,他提到「畫有六法」,至今尚成為討論的話題。 這段文字必須全文引用,然後始能討論,否則論點就會對不準準星 ── 「雖畫有六法,罕能盡...

閱讀全文

花卉畫造型兩例

近人寫的花卉畫風格強烈,遠勝前人。繪畫是造型藝術,能夠脫離古人的造型,創出風格,可以說是一大進步。 可以舉兩個例子 ── 齊白石的牽牛花,潘天壽的荷花,都有獨特的造型,真可謂一空依傍。齊白石初期的牽牛...

閱讀全文

造型然後始得神

前人寫畫最重得神,因此便有吳道子點睛的故事流傳,故事未必屬實,但故事的內容卻可代表一種美學思想。這種思想最早見於《淮南子》,他說:「畫西施之面,美而不可悅;規孟賁之目,大而不可畏,君形者亡焉。」所謂「...
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