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1) 釋迦教修幻次第

釋迦答普眼菩薩所問,說「修行漸次」,那便是思惟、住持等種種假說方便。所謂方便,那便是於本無漸次中說漸次,於無須觀修中說觀修。此例如淨土法門,本來只是一個陀羅尼門,由聲音直入常寂光土,建立方便,便建立為稱名唸佛、觀想唸佛、實相唸佛。依此,一切宗義其實都只是方便,唯識、法相、中觀、緣起等等,無一不是方便,甚至說般若,亦是方便。如來藏亦是方便,只能說是達到究竟的方便。

釋迦說漸次,由正念開始。正念即是無念,一切落於名言句義的念頭都不生起時,是即無念,這境界,佛說為本初清淨。落於名言句義的念頭是為雜念、是為戲論、是為遍計、是為二取、是為分別。此一切如幻的領受皆由此種種而起,此種種的根源,則是無明。欲離如幻,先須得此正思惟,依正思惟而離雜念戲論等等,便是正念。

其實依於正念,便能由離雜念等而成無念,這無念心相,便即是本初清淨圓覺心相,故無漸次可言。但若依方便,釋迦便接着說,「先依如來奢摩他行,堅持禁戒,安處徒眾,宴坐靜室」。「奢摩他」(śamatha)是「止」,止觀的止,心緣一境界,不作分別,是即「奢摩他行」,行者持戒安居而作修行,依次修二無我(人無我、法無我),亦名二空觀(人我空、法我空)。

此處修人無我,先修身無我,亦即修三十七道品的身念住,觀一身為四大和合所成,假名為我,離四大實無身可得,亦無我可得,這便是上來經文所說的「妄認四大為自身相」

接着修心無我。如何為心,經言:「四緣假合,妄有六根;六根、四大,中外合成,妄有緣氣,於中積聚,似有緣相,假名為心。」這是說以四大為緣而成六根,六根與四大合成(中外合成,即內外合成),於是有能緣之氣。此時六根似有能緣之相,六識依之起用,起分別的功能,於是執六塵為所緣境。此能緣之氣積聚,假名為心。這便是上來經文所說的「(妄認)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」。

上來的觀身無我與心無我,便知實無自我可得,由是修人我空竟。接下來即修法無我。

修法無我,實以人無我為基礎,所以先以智觀察外身、內心,都同幻化,於幻身滅時、幻心滅時,幻塵亦滅,幻塵既滅,幻滅亦滅。

所謂幻滅亦滅,即是無有滅幻之智,若持空見來滅幻,這空見亦須滅去;若持緣起見來滅幻,這緣起見亦須滅去,如是等等,是故一切宗義皆不可得。中觀應成派不立宗義,應論敵的宗義而成破,所以究竟。大中觀亦不立宗義,更無二諦,不過不破敵論,只是超越敵論,所以究竟。

再接下來,釋迦便說滅幻之理,經言:「幻滅滅故,非幻不滅。譬如磨鏡,垢盡明現。」這是說,雖然無「幻滅」(無令幻滅之智),但不能說幻不滅。以磨銅鏡為喻,只須去磨,鏡垢便盡,鏡垢盡時,鏡便明現。「幻滅」即如磨鏡,磨鏡其實亦如幻,只能說是「幻作」,一如世間萬事都為幻作,但此幻作縱然亦滅,他亦有滅幻的功能,所以磨鏡便有除去鏡垢,令鏡明現的功能。

由於此理,下文便可說法界為何。

 

back cat forward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