笨伯

王亭之在此談過「豆泥」一詞後,有點反應,有讀者希望王亭之多談點這類廣府話的語源。然而這類已面臨淘汰的詞彙,有時要觸機才可以想到,因為連王亭之如今亦已少用。

前兩天,王亭之忽然衝口而出說了一句:「識就驕客,唔識就笨伯。」說完之後,便覺得「笨伯」此詞可以一談。

「笨伯」這詞彙,肯定是由晉代傳入廣府,蓋西晉末年中原戰火頻仍,外族入侵,不少中原人士乃南移避難,他們有部分成為客籍人士,有部分則居於廣府,如今已成為南番順人,至於移入福建者,則為潮人。是故客人潮人皆有晉代的優秀文化傳統。

何以證明此詞出於晉代?是則有史書為證。《晉書》記載,時豫章太守田疇,因為身軀肥大,時人乃稱之為「笨伯」焉。

「伯」亦是古稱,據漢代揚雄的說法,「伯」有「把持」的意思。是以當家的長兄即稱為伯,「把持家政也」。太守把持一群的政務,故亦可以稱之為「伯」,只可惜田疇笨重,故難怪時人的「笨伯」稱之。

由「笨伯」此詞引伸,遂成一句流行的粗口,這是用粗詞來代替「伯」。尋且此粗口比「笨伯」,一詞更加流行。但仍有「聰明笨伯」一語用來形容弄巧反拙的人。
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2006年10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