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埃」與「哀」

將地名譯音的人,一向喜歡將「I」譯音為「埃」,讀如「挨」,可謂譯音甚準。然而這個音一入廣府話傳媒人之口,立即出問題,因為他們堅持要將「埃」讀為「哀」。

「埃」音為「哀」,用國語來讀,完全一樣,但用廣府話來讀,則二者不同音。所以「埃及」就要給讀成「哀及」,十分悲哀。

最近聽報新聞,伊拉克北部城市「哀比斯」,即是Ibis,分明是「埃比斯」,譯音亦可謂甚準,但報新聞的人喜歡「哀」,不准「埃」,那就成為一個淒涼的「哀比斯」矣。

其實「埃」音為「哀」,在廣府話,這「哀」可以變讀,亦可以不變讀。不變讀,那就仍讀為「埃」音,與國語音相同,不知何故,傳媒竟不能接受,一定要變讀為悲哀的哀。

例如「戾」字,廣府話變為「類」音,如暴戾、戾氣。可是當讀「戾橫折曲」時,戾字則不變讀,仍讀為中州音,略如「禮」字上聲。

又如「繞」字,廣府話變讀為「妖」(上聲或去聲均可),但另外有一個「轎」(去聲)音,如「繞冷」、「繞綫 」、「繞個圈」,皆讀此音,那就是晉代以前的原裝中州音,此音恐怕亦在廣府音中保存。

所以,何必一定要讀「埃」為「哀」咁可哀!
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2006年4月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