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涼《甘地會西施》

近人談粵劇,一談到四十年代,一定痛詆,舉出來的例,又一定是廖俠懷七叔的《甘地會西施》,認為荒謬。每見此類議論,王亭之就肯定作者未看過原劇,只是人云亦云的耳食之言,且憑戲(亂)猜度,便冤枉了七叔。

這套戲,當年在廣州上演,連滿座半年,不少文化界教育界特意來觀賞,稱讚此劇的時代意義。王亭之當時十四歲,站在虎度門,看到滿腔熱淚。

劇情是甘地絕食爭取印度獨立,擺脫殖民地的地位,於是夢中得西施來相會,西施以自己當時處身的越國,亦等如吳國的殖民地,越國復國,即等如殖民地獨立,由是勸勉甘地,是即展開劇情。

那時的中國,等於英美的殖民地,官僚貪污腐敗得未曾有,劇情對此即多諷刺,於是引起社會共鳴,廖七叔因此亦受到一些壓力。圖麟都的樂壇前輩馮華老兄,當時在七叔的戲班,對此劇及其演出應該所知甚諗,可以證明王亭之並非偏幫師門而作強辯。

這樣的一齣好戲,給近人一再貶為荒謬,那實在是荒謬的事。故王亭之有懷舊詩云─

六十年來世界移,文人筆下每輕嗤,
歷劫山河應記省,悲涼甘地會西施。

希望此詩可以維護一代名令廖俠懷七叔的名譽。
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2006年2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