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寒雲的一首詩

《辛丙秘苑》小卌中,有陶拙庵先生記《皇二子》袁寒雲詩一首,題為《分明》──

乍著微棉強自勝,陰暗向晚未分明。南回寒雁淹孤月,東去驕風黯九城。隙駒留身爭一瞬,蛩聲催夢欲三更。絕憐高處多風雨,莫到瓊樓最上層。

這樣的一首詩,或者即可以代表傳統,是所謂「言外意內」的體現。

要註疏這首詩,並不是筆者所能作的事,因為它裏面隱含著太多的史實與掌故,高伯雨先生或者是最適合註疏此詩的一人。

但雖然不清楚其中的史實,至少,讀者卻也可以感到詩作者的一些心境。──發句云,「乍著微棉強自勝」,初看起來,境界似宋人詞的「吳綾已暖越羅寒」,但句中著一「強」字,心境便比宋詞還要婉轉。

由此即便牽涉到詩的「煉字」「煉句」的問題。今人寫詩,似乎只重立意,以為只要題旨好,思想深刻,鋪排出來即便是一首詩,而視經營字句為不足道的事,但筆者卻以為「煉字」煉句」依然重要,試看本句,若改作「乍著微棉覺不勝」,便立時點金成鐵,雖然改作後的意思依然一樣。

此詩最膾炙人口的兩句,是「絕憐高處多風雨,莫到瓊樓最上層。」因為可表明詩作者反對其父袁世凱稱帝的態度,然而這裏用的卻只是一個「口喻」。

正唯其有此一「喻」,便使此詩具有歷史價值,不徒然是身世的感懷,個人的興喟。但我們卻亦不妨注意到,這個喻是如何蘊藉。若在今日,恐怕就此意來發揮的詩人,便會作劍拔弩張之勢了。

因而亦聯想到詩體打破格律,解放得太自由,究竟是否絕對適當?──依筆者淺見,寒雲的蘊藉,恐怕亦有由格律逼出來的成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