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食飯的兩難

住台灣四日,未吃過一頓好的。倒並不是台灣沒有好的菜館,總吃不到,原因厥有二焉──第一,時間不對頭。

王亭之吃中飯,例在一時半以後,晚吃飯則例在八時半。台北的館子分「晚飯」與「消夜」兩種。

「消夜」必無好館子,只是出綽頭賺情侶錢的地方耳。可是要吃做「晚飯」生意的館子,八時過後即灶冷茶涼。王亭之的晚飯甚為尷尬。

第二,王亭之認不得路。

從前過台北,例必呼朋引類,故上館子有朋友帶路。王亭之記得館子的名稱,也大概記得路名,可是如果去找,則照例找不到。

像這天,明明記得吃山西菜的「晉記」,在博愛路一帶,此家的山西菜非常之地道,「芥末芹菜」、「海參湯」、「鍋塌豆腐」,均對王亭之的胃口;可是坐計程車到博愛路,卻找此家不着。後來還是虧銀樓小汪帶路兼作東,然後才吃到一頓好菜。

又如「王家小館」,乃湖北菜館子,此家泡製的「珍珠丸子」、「釀苦瓜」、「粉蒸肉」,十分對王亭之的胃口。在香港,只有朱立的太座做過一次湖北菜給王亭之吃,其珍珠丸子甚爽,令王亭之憶起「王家小館」。

可是這次來台北,明明知道是在敦化南路,過復旦橋,可是計程車兜來兜去,硬是找不着,最後終於吃一頓十分蹩腳的廣東菜了事,勞氣之極。

台北的廣東菜絕不能吃,虛有其名,連蘿蔔糕都蒸不好。川菜館及湘菜館林立,但卻少地道。

唯湖北菜、山西菜反而有好的館子,便宜而且地道,不地道,便失去鄉土氣。

王亭之談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

 

back cat forward 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