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蝦油

王亭之愈忙愈思美食。筋疲力倦,飽啖一餐好菜餚,便可以不睡覺,又可以做一餐死者矣。近日事忙,所以一提起筆來便又想到飲食。

《隨園食單》中有「蝦油」一味,視為調味的珍品。法曰:「買蝦子數斤,同秋油(抽油)入鍋熬之。起鍋用布瀝出秋油,仍將布包蝦子,同放罐中盛油。」實際上即是蝦子醬油。

近年來不知如何,蝦子已成珍品,好的蝦子醬油,照王亭之所知,僅鄉村飯店有供應。王亭之每至,一定叫一碟白肉,貪的就是其蝦為醬油。

記得鄉村飯店初開,蝦子醬油的味道極美,後來的水平便有點起伏不定矣。王亭之知道,此蓋跟蝦子的貨源有關。沒有好蝦子就是沒有,一流廚娘亦會給貨源弄得束手無策。該店無人識王亭之,王亭之不必放蟮。

王公館昔年蒸魚,用雞油蝦油。蝦油取其鮮,雞油則何以辟腥。聞說如今香港的蒸海鮮,其醬油已用味精。想到蝦子的價錢,以及貨源供應不定,王亭之唯有原諒廚師。

事實上正宗的蝦子醬油,食時不見蝦子,因為蝦子僅用來浸醬油,不必上碟。所以蝦油愈陳愈好味。說起來,鄉村飯店的蝦油連蝦子上,尚未夠《隨園》地道也。

王亭之因此又想起一種吃「白煮肉」的肉醬,有如現在的豉油精,用來蘸白煮肉,鮮甘之極,又無麵豉之類的醬味。

當年這種肉醬,文德路口的致美齋有售,亦唯致美齋的最好。據說是用大鍋熬蝦子醬油時的渣滓,配合靚豆腐製成,不知確否。

餘春尚有微寒,最宜食白煮肉,食白煮肉非有好的調味不可,因此便想到醬油與肉醬。所談的話題,在香港美食家眼中,自然非常之寒酸。十元廿元家常菜餸,是受香港飲食文化所淘汰者也。因為文化即是銀紙。

王亭之談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