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者談「青糕青團」

讀者「杭人章子」先生來示,談及「青糕青團」,以杭人談江浙食制,資料自然可靠。

來示略云:「青糕青團」流行於蘇杭一帶鄉間,城市則不普及。所謂「青糕」,又稱為「烏米糕」,於農曆三四月蠶造時,蠶婦一夜三起飼蠶,即以烏米糕作為點心。其製法,乃採南天燭葉(與南天竹不同)浸水揉搓出汁,入糯米浸一日,瀝水蒸食,清碧奪目,香氣撲鼻,待冷,以刀劃之取食。

至於「青團」,又名「清明粿」,於清明冬至作為祭品,所用之「青」為艾葉或苧麻葉,摘取嫰葉用滾水泡灼,待泛深綠,即瀝去水,稍遲則變褐色,攤冷後,以石灰洒漬,乃經年可用。用時漂去石灰,和以粉團。

唯浙東讀者「一長期擁躉」的說法則略有不同。他說,「青」有兩種,一為高腳青,像艾葉而較厚;一為矮腳青,狀如叢蒿,清香撲鼻,無梗。

採「青」必於清明前後,其時有嫰葉可採。洗淨後,以滾水灼熟,和之以糯米粉,裹豆沙或芝麻餡,亦有以雪菜絲、冬筍絲、豆乾絲、肉絲作餡者,包成大餃子,或製成魚、鵝、鼠等形狀,故稱之為「青餃」。若以上海年糕混和揉合餃皮,則綠白相間有如白壁翡翠矣。

至於「青糕」,所用的「青」相同,加入粘米粉混和即成。必須以禾草火煨烤而成,然後始能清香撲鼻。

兩位讀者的提供,互有開合,唯所用的「青」料卻似無異,所謂似艾葉的「高腳青」,應即是章君所說的艾葉。「矮腳青」是否「南天燭葉」則不得而知矣。

要之,民間食制,取材不必一律,所謂就地取材,尤屬普遍的情況,浙東與杭州本產不同,「青」料容易不同,亦屬合理。讀者能盡所知見告,王亭之在此多謝。

王亭之談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

 

back cat forward 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