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藝書畫

「筆筆中鋒」便不奇

筆者對國畫雖主張重視筆墨,但卻不主張「筆筆中鋒」,這個觀點,多年來經過實踐,益加鞏固。 其實有一個很好的例子,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問題。 潘天濤寫花卉,名畫評家郭昧渠亦寫花卉,論取徑,二人大致相同,都...

閱讀全文

未談墨法先扯雜談

筆墨是中國畫的要素,因此於談用筆之外,還得一談墨法。 將筆墨二者分開來談,本來是不得已的事,因為它們原本是有機的連繫,既然有機,便不宜分割。也可以這樣說,同一種墨,因筆法不同,便有不同的效果。老師教學...

閱讀全文

墨法是最佳效果──兼談嶺南派的用墨

石濤說:「黑團團裏墨團團,黑墨團中天地寬。」杜甫說:「白摧枯骨龍虎死,黑入太陰雷雨垂。」這幾句詩,可以說已道盡墨法之妙。如果僅將墨法理解為濃淡,如此簡單的事,怎能說「黑墨團中天地寬」呢?天地之所以寬,...

閱讀全文

認識筆墨,不要討厭筆墨

最近在一個集會中,見到幾位香港文化界的朋友,其中一人對筆者說:「你一提出筆墨,立刻便受到攻擊,你可想過,原因是甚麼?」筆者答道:「以為筆墨就是守舊。」其人搖頭,應道:「不,只是因為如今許多人已經不寫毛...

閱讀全文

談偽品與收藏

從前的人喜收藏舊畫,不似今人,一味收時人的作品,因此鑑定便成為一門專門學問。著名的鑑定家,在藝壇亦有相當地位,然而卻必須有足夠的才情學問,加上眼光與經驗,然後才能名符其實。 清代有一樁很著名的鑑定故事...

閱讀全文

試談欣賞畫作的原則

筆者一向主張,看畫先不要管它真偽,且先看它的好壞。如果從「投資」的角度來看,這主張應該相當正確,因為畫真而劣,恐怕亦很少投資價值。 可是,問題卻在於,如何分別畫的優劣呢?這個問題便真的可大可小,而且相...

閱讀全文

初談神氣道理

金嘉倫先生提出國畫的四項精神──神、氣、道、理,雖不無可商榷之處,但卻值得介紹。 他提出這原則的文章,發表於一九九0年秋,為中大校外部學員畫展的序文,後來又在《明報月刊》發表,筆者僻居海外,未知他的文...

閱讀全文

下筆如有神

筆者童年時代,跟隨長輩欣賞字畫,長輩便教導說,相字畫如相人,用形格部位來相人,取法乎下,相人必相其神。然後才為上乘心法。 有些人,一切形格部位都好,可是神猾神狡,那便是心術不正之徒,倘如只知其鼻骨正,...

閱讀全文

「氣韻」的三個要素

筆者談氣,喜歡將之分為「氣韻」與「氣機」。 氣韻與神韻不同,神出於先天,氣則屬於後天。所以書畫有神韻,跟書畫家的先天氣質,品格修養有絕大關係,而氣韻則由後天的創作可致。 明人董其昌的書畫,一向為人推重...

閱讀全文

畫理其實是自然

用「理」來作為評價國畫的標準,在今日,一定會引起很大的爭論。因為有抽象畫作為掩護體,所以許多寫國畫的人,便似乎可以振振有詞,寫畫造型皆不講道理,喜歡怎樣畫便怎樣畫,只要認為畫面須要,就放一些東西上去,...

閱讀全文

以道御氣,以道御筆

在本欄,筆者曾經談過道家「以道御氣」,以及寫書寫符籙及乩文說,講究「以道御筆」,於是神人對答,「手筆燦然」,便成為取得人信仰的憑藉。 我們千萬不可小看了道家這項傳統,因為道、氣、筆三者,氣為樞紐,貫通...

閱讀全文

由宋代墨梅看「現代」

如今提到國畫的「墨梅」,主張「現代」的人,一定嗤之以鼻,但筆者卻正想通過這個畫種來一談「現代」。 頭一個寫墨梅的人,相傳是宋代的華光長老。有一夜他睡不着覺,正輾轉反側之際,驀然望見一窻梅影,他於是起床...

閱讀全文

談書畫的收藏與投資

從前的人買字畫,跟現代人的目的有很大不同。前輩叫做收藏,現代則稱為投資。因為是收藏,便多了一點欣賞的意味,欣賞到極致,便是更多錢也不肯轉讓,甚至為權勢所逼時,寧願惹禍亦不肯讓步。京劇有一齣戲叫做《一捧...

閱讀全文

「心法相入」是藝術原則──由離紙與鎮紙談起

近日看了一批時人的畫作,同時又欣賞了幾本畫集,不禁想到清人邵梅臣論畫一段說話── 「嘗論書畫,有離紙鎮紙兩法。離紙者,空中飛舞跌宕,有神龍不測之機。鎮紙則筆墨端凝,力透紙背,纖悉不苟,有泰山巖巖,巖重...

閱讀全文

「留白」是整體美的要素

筆者昔年讀過梁啟超先生的一篇文章,談吳昌碩的字。文章大意說,吳昌碩的字,一筆一畫攪起來不美,逐個字看來亦不美,可是整幅字來看,便覺得其美不可方物。 這篇文章給筆者的印象甚深,當時正學寫字,從前的階磚用...

閱讀全文

由蘭圃想到書畫

筆者近年客居夷島,夷島多蘭花,每至蘭圃,但見花發如海,便令人感到「多即是美」,於是便想起一些「密筆畫」,重重叠叠,望之彷彿無盡。例如元王蒙的畫作。 可是蘭花別有一種,可以開花於高樹之上,樹高盈丈,花發...

閱讀全文

由漢印到清代山水畫──道家思想的發展

疏密與空白,其實只是一事。 無論書畫金石,當有疏密聚散之時,空白便已自然形成。也可以說,當留白之際,便亦自然有疏密聚散。 留白,是中國藝術的傳統。漢人鑄印,印文的留白便很遘究,讀漢印譜,對有些印章的留...

閱讀全文

由印壐看傳統

曾經提過,漢印藝術得力於方塊字,本文試從方塊字來談書畫。 我國的方塊字結合,有所謂「六書」。六書之中,影響藝術最大的是「象形」。由甲骨文開始,許多象形字簡直就是繪畫,不過卻是經過圖案化的畫。其中有些字...

閱讀全文

參差與揖讓──道家思想影響藝術的另一面

談到書法的「揖讓」,其實並不神秘,只是參差之美。 譬如寫一個「三」字,如果將三畫寫得長短一致,畫與畫的距離一致,那就太過整齊,有如工藝圖案。書家必將這個字的畫寫成長短參差,畫與畫間疏密亦不一致,然後看...

閱讀全文

「茗」得很老實

如今茶藝界流行一個名詞:「茗茶」。王亭之飲茶六十餘年,自泡工夫茶亦五十餘年,卻真的不知道這名詞作甚解。 然而,卻見這名詞刻在所謂紫砂壺上、印在茶葉包裝上、標在茶具套裝盒上,於是自愧無知,唯有思索,想來...
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