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案 即心即佛

《聯燈會要》舉韶州法海:

師問六祖云:即心即佛,願垂指諭。

祖云:前念不生即心、後念不續即佛;成一切相即心、離一切相即佛。吾若具說,窮劫不盡。聽吾偈云──

即心名慧,即佛乃定。定慧等持,意中清淨。悟此法門,由汝習性。用本無生,雙修是正。

師於言下大悟。以偈贊曰:即心原是佛,不悟而自屈。我知定慧因,雙修離諸物。

“即心即佛”是禪宗的密語,後來馬祖道一傳法,即便廣弘此語。及後此語成為口頭禪,馬祖便又改授“非心非佛”,用來破口頭禪的傳播。其實“即心即佛”與“非心非佛”同一密意。這段公案則是六祖慧能對“即心即佛”的訓諭,此訓諭非常寶貴,師從任何宗派的學人,都應體會。

“前念不生即心、後念不續即佛”,是說“當下”。 “當下”並不是“現在”,實在是“無時”。關於這點,說來甚為費辭,讀者有興趣可參閱拙著《大圓滿直指教授密意》(台北全佛出版社即將出版,復旦大學出版社可能稍後出簡體字版)。所以六祖慧能的訓示等於說,即心即佛只在當下。行者當下悟入心性本來是佛性,那便了知即心即佛,如果思量以前學回來的名言句義,那便非心;如果思量以後如何證悟,那便非佛,所以即心即佛便即是非心非佛。

六祖接下來依“當下”而說“成一切相即心、離一切相即佛”。 “成一切相”是如來藏的現分,一切相都由如來藏功德的現分所成。成相而能不著於相(住在名言句義的世間而不著於名言句義),那便是佛的後得智,所以說是即佛。行者當下現證這“成一切相”同時“離一切相”這境界,便是即心即佛。依此,便可以說是“用本無生,雙修是正”。

如來法身功德是用(功能),由此功德之用,生起萬法,是為無生之生(並無生起實體,只生起一切幻象),所以說“用本無生”。如何證悟此“用本無生”,即須“雙修”,這即是依寧瑪派道而說的“智識雙運”、“現空雙運”、勝義與世俗雙運。此中牽涉觀修,非三言兩語可了,所以六祖才說“吾若具說,窮劫不盡”。

法海悟後贊曰:“即心原是佛,不悟而自屈。我知定慧因,雙修離諸物”。

“即心原是佛”便是“即心即佛”,不悟而墮輪迴,是故“自屈”。定慧雙修即是智識雙運,由此而離一切法(一切名言句義)。據此即知法海真的證悟,後來便傳下六祖的旁支法門。

 

back cat forward 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