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感

愛因斯坦說如來藏那封遺書,筆者重覆又重覆來看,不是想吸收他的如來藏思想,其實這封遺書也只說到了如來藏的外意,所以重覆來看,只是想引起一些感慨。

不少人問筆者為甚麼要學佛,筆者覺得很難回答這個問題,只能說,要了解自己、要了解世間、要了解生命的意義、要想活得有意思,都需要學佛。我知道這樣的回答實在很難滿足許多人的要求,他們想得到的答案是,學佛能夠得到加持,能夠得到感應,所以能夠得到福報。筆者不忍埋沒良心來欺騙他們,所謂加持與感應,必須由行者的證悟而得,所以釋迦牟尼才會說菩薩有一雙寶手。菩薩當然便是得到證悟的人,寶手就是由加持與感應而來的成果,並不是我一學佛、一捐獻,立刻就得到佛的加持與感應,也不是說,我的師父法力很高,所以就可以令我得到加持與感應。

愛因斯坦的遺書,並沒有強調他說的那種力,可以令人得到加持與感應,他只是說,這個無窮無盡的力可以救助世間、可以令人消滅自我、可以令人積累善業,其實他所說的便正是生命的意義。現在的世人,終生追求的是自私的利益,所以拼命推廣電腦的世界、機械人的世界(美其名為人工智能),他們振振有詞,隱然以造物主自居,所以對自己的作為,認為是發展了世界,於是理所當然地,用人工的造作來打敗本然的世間、本然的人類,因此他們對如來藏的力用,一點也不感興趣。這應該是愛因斯坦的遺憾,同樣是筆者的遺憾。

愛因斯坦說,他這封遺書要等待人類能理解他的思想時才發表,所以現在還不是應該發表的時間,因為掌握了「大數據」、掌握了「人工智能」的人,絶對不會花少少心思來理解這種思想,所以在解釋了這封遺書之後,筆者其實十分失落,這樣來解釋,或者說筆者這樣來推廣如來藏,可能只有具高端智識的「低端人口」來接受,百份之九十的人都不屑一顧。

如來藏思想建基於「本然」,所謂科學發明可以因應本然,亦可以破壞本然,筆者童年、少年時候,很少見到破壞本然的發明,現代的發明則無一不破壞本然,人大部份時間是跟電腦打交道,所以人情淡薄了、親情淡薄了。有了這些發明,似乎能給人類很大很多方便,其實,人類因此而損失的東西比得到的方便大得多。我懷念童年時的遊戲、少年時的同學、也懷念中年老年時的朋友,好的是對現代的文明尚未沉迷。

雜感如上,不知所云。

back cat forward home